看Edas的照片,你會不自覺會心微笑。是那一瞬間的人和事用他的眼光記下,照片如何被闡釋,那就得靠你的經驗去閱讀。六年間他累積了4TB的照片,他的眼中,大概有數十萬種角度去看香港。
成為街拍攝影師,對Edas而言是天時地利的配合,「小時候我已經有大量獨處空間,以前常常在窗邊望向街上,會看看路上的人、或是不同時間下同一條街道上的境況,造就了『胡思亂想』的個性。長大後成為工程師,工作需要負責研究、改良產品,反覆試驗、實踐也是工作的一部份。」
在外國工作期間,空餘時間始攝影,Edas所看的作品、種類再多,也令他思量何解其他人的拍攝可以很特別,自已又是否做到跟其他人不一樣?正當我們都以為Edas的街拍是有組織、有目的,他卻直言「一向沒有主題,亦不需要刻意營造,你只要專注當下觀察,拍照完畢、回到家坐下來再揀讀自已的照片,你自然很明白自已喜歡的是什麼。」
2013年開始街拍至今,前半段的作品他形容為是《Reform》。內容大都能被直接閱讀,是一跟零之間的直接,而現在的作品或往後的方向,Edas則認為是《詩意》期。「我相信創作是一種過程,不是由零直接跳到一百。早幾年的作品是傾向直接,是照片內Subject與Subject之間的關係,他們單一出現沒什麼特別,正正在那個Moment,兩者之間給予那個當下不一樣的解讀。」街拍是視覺藝術的一種,所以能否被閱讀以外,Edas更希望給予它更多可能性。「大家所講的故事性,好多時是拍攝者所付予該張照片的。但說實話,一張照片故事的載含量是有限,何不好好讓受眾自行Feel一下,留下想像空間不是更有意義?」
Edas愛挑戰的個性,令「改變」成為一種推動力,「影得愈多,我會想改變。但剛回到香港時,卻會擔心改變會否成為往後拍攝的絆腳石?(他笑言這是中年危機的矛盾!就是想太多。)但實際再舉機拍攝之時,你會發現之前的顧慮是多餘的。」他常被問到的是『如何拍到一張滿意的街拍?』當下Edas很認真的告訴我們,「這真的要靠上天。我可以做的是只能專注環境那個當下,看到有感的畫面只有百分之一秒,好像今天拍到這張(紅色背心女士),其實我會滿意,但如果可以靠得更近,甚至沒有玻璃會更好(不會反光)。但真正是沒可能,舉機、按下快門就是一秒,一秒後對方發現,臉部表情、動作、整個構圖也不再一樣。每星期都會整理當個星期的照片,滿意的可能幾百張入面只有一張。」
從一個得心應手的安全區,跳到另一層次、境地,不熟悉與不安,Edas視之為另一種過程的開始。「有時候嘗試是痛苦的,正正我所經歷的是試著游走於新舊之間的拍攝方法。有些人會喜歡舊的那種街拍,玩味點;但正正我不喜歡以前,40多歲來創作,我不想再食老本,從一開始選擇攝影也好,都習慣留白。新的Edas,大慨從這裡開始。」
也許萬事會起頭難,Edas給了我們一個錦囊,分別是他四款精神食糧,供各位大腦享用:
- Art and fear: Observations on the perils (and rewards) of art making (開啓創作自信之旅)
- The Happiness track (How to appl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to accelerate your success) (你快樂所以你成功)
- 101 things to learn in art school (藝術的法則)
- 物哀 幽玄 侘寂